警惕!投顾“黑周四”变盘预警:揭秘指数虚假繁荣与收割陷阱
悬顶之剑?“黑周四”魔咒与技术派的变盘预警
马志明,又一个跳出来“分析”市场的投顾。4月23日,他老人家抛出了一个看似专业的市场分析,核心观点嘛,简单粗暴:明天(4月24日)要变盘。理由?什么“黑周四”的玄学,什么3040点以来的第11个交易日,再加上一个“左侧序列高点”的叠加。说实话,这些个术语,听着就让人头大,像极了故弄玄虚的江湖郎中,专往你听不懂的地方使劲。
马志明的“高点论”:一场精准的预测,还是一次精心包装的马后炮?
且不说“黑周四”这种缺乏科学依据的说法,单说这个“左侧序列高点”。听着挺唬人,不就是股价涨到一定程度,技术指标发出超买信号了吗?这种东西,随便一个炒股软件都能看到,用得着你马志明来“预警”?更何况,马志明之前还信誓旦旦地建议“持股待涨”,怎么一夜之间就变脸了?是良心发现,还是嗅到了韭菜即将成熟的味道?我个人更倾向于后者。毕竟,投顾这行,靠的就是制造焦虑,然后兜售他们的“解决方案”。至于这个“解决方案”到底管不管用,谁在乎呢?反正赚了算你的,赔了嘛,风险自担。所谓的“分析”,不过是把K线图翻来覆去地研究,然后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词汇包装起来,让你觉得他很专业、很懂行。至于真相?呵呵,谁关心真相?大家只想知道明天能不能赚钱。而马志明们,正是抓住了这种心理,才能在这个市场上混得风生水起。
指数的“虚假繁荣”:谁在裸泳?掩盖在漂亮数据下的结构性风险
马志明还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:“指数强,个股弱”。这句话,才是真正值得我们警惕的地方。表面上看,上证指数、上证50、沪深300这些代表性的指数都在蹭蹭往上涨,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。但实际上呢?有多少散户真正从这场“繁荣”中获利了?恐怕没多少吧。因为大多数散户持有的,都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小盘股、创业板股票,甚至是深证成指中的一些边缘个股。这些股票,要么纹丝不动,要么跟着指数象征性地涨一点,根本跑不赢大盘。说白了,这场“繁荣”,只是少数权重股的游戏,是国家队、机构投资者用来拉抬指数、营造市场气氛的工具。而我们这些散户,不过是被裹挟其中的韭菜,眼睁睁地看着指数上涨,自己的账户却毫无起色,甚至还在亏损。
“指数强,个股弱”:一场精心策划的收割?还是无心插柳的结构性错配?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?原因很简单,资金都集中在少数权重股身上了。这些权重股,往往是银行、保险、石油、地产等行业的龙头企业,它们的市值巨大,对指数的影响力也很大。只要拉抬这些股票,指数就能快速上涨,给人一种牛市来了的错觉。但是,这种上涨是虚假的,是缺乏内在支撑的。因为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,它们的盈利能力也没有跟上指数上涨的速度。这种“指数强,个股弱”的局面,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收割,少数人赚得盆满钵满,大多数人却成了牺牲品。当然,也有人认为,这只是市场结构性错配的结果,是价值投资理念回归的表现。但我个人更倾向于认为,这是有人在利用指数来掩盖市场的真实风险,是为了更好地收割韭菜。
回调的迷雾:量价关系中的猫腻,散户的阿喀琉斯之踵
接下来,马志明又开始分析回调了。他说,回调空间会小于之前的涨幅,而且不会连续下跌,而是阴阳相间,以时间换空间。听着是不是很熟悉?这套说辞,几乎每个投顾都会用。他们会告诉你,回调是正常的,是技术性的调整,是洗盘,是为了更好地上涨。他们还会告诉你,不要恐慌,不要割肉,要坚定持有,等待反弹。但是,他们永远不会告诉你,回调会持续多久,会跌到什么程度,以及你手中的股票是否真的值得等待。
以时间换空间?别逗了,时间是镰刀,空间是韭菜
所谓的“以时间换空间”,在我看来,就是一种变相的拖延战术。他们希望你把资金长期留在股市里,这样他们才能源源不断地收取佣金,才能有更多的韭菜供他们收割。而对于散户来说,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。把资金长期放在不涨的股票里,不仅会错失其他投资机会,还会遭受通货膨胀的侵蚀。更重要的是,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,你的心态会逐渐崩溃,最终很可能会在绝望中割肉离场,把筹码拱手让给那些更有耐心、更有资金的大户。所以,不要轻易相信“以时间换空间”的鬼话。要时刻保持警惕,密切关注市场动态,果断止损,及时调整投资策略。记住,在股市里,时间不是你的朋友,而是镰刀,空间也不是机会,而是韭菜地。
马志明的“三条锦囊”:是避坑指南,还是忽悠大法?
最后,马志明还给出了三条投资建议,我称之为“马氏锦囊”。咱们逐条来剖析,看看这“锦囊”里装的到底是良药,还是砒霜。
别急着卖?安心等突破?——庄家最喜欢听的故事
第一条,”不做短线操作,当下不要急于卖出,安心等待这个高点后续会被突破是确定的。” 这简直是股市里最经典的安慰剂。 “安心等待”? 等待什么? 等待你的资金被缓慢侵蚀,等待庄家完成收割? 这种话术,说白了,就是想让你稳住,别动,方便他们继续操作。 突破是”确定的”? 确定个屁!股市里哪有什么”确定”? 任何预测都带着概率,而这种毫无依据的”确定”,要么是无知,要么就是别有用心。 庄家最喜欢的就是散户死守,因为只有这样,他们才能在低位吸筹,在高位套现。
小盘股、创业板还有戏?——猴年马月的故事,听听就好
第二条, “小盘股、创业板、深成指的向上修复工作还早,即使修复完成也不算真正的上涨,后续仍有空间,这个过程相对漫长,需要耐心等待。” 翻译一下: 这些股票短期内没戏,未来可能会涨,但时间很长,你得熬。 这话术更高明,先承认这些股票表现不好,让你觉得他很诚实,然后画一个遥远的大饼,让你继续抱有希望。 问题是,谁知道这个”漫长”的过程有多长? 三年五年? 十年八年? 你的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可以用来等待? 而且,就算真的涨了,又能涨多少? 能跑赢通货膨胀吗? 这种希望渺茫的等待,还不如把资金拿去投资更有价值的东西。
科技股的回踩是第三次埋伏?——埋你没商量
第三条, “科技股目前仍然不是高点,如果短期受震荡影响,成交量能像之前一样萎缩,将会形成第三次埋伏点,投资者可以把握这次小调整周期的缩量回踩低点。” 这才是最危险的! “埋伏”? 埋谁? 埋你! 科技股确实有潜力,但风险也很大。 波动性高,容易被炒作,也容易被抛弃。 所谓的”第三次埋伏点”,很可能就是庄家设下的陷阱,专门等着散户往里跳。 缩量回踩? 这本身就是一个模棱两可的概念。 缩多少算缩? 回踩多少算回踩? 没有明确的标准,完全是庄家说了算。 他们可以利用资金优势,人为制造缩量回踩的假象,诱骗散户入场,然后一网打尽。
免责声明背后的潜台词:听不听由你,赔了别找我
最后,我们再来看看那个万能的“免责声明”。 “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和讯网无关。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”
翻译一下: 我说的这些,都是我个人看法,跟平台没关系。 我不保证我说的是对的,也不保证你听了能赚钱。 你要是信了,赔了钱,别来找我。
这就是投顾行业的真相。 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发表各种“分析”,误导投资者,但却不用承担任何责任。 因为他们早就用一纸“免责声明”,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。 所谓的“专业人士”,不过是披着羊皮的狼,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,就是从你口袋里掏钱。 至于你的死活,他们根本不在乎。 所以,在股市里,最靠谱的永远是你自己。 多学习,多思考,独立判断,才能避免成为被收割的韭菜。 不要迷信任何“专家”,不要相信任何“内幕消息”。 记住,股市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。 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,更是血淋淋的教训。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